來源:藥時空? ? ? ? ? ? 發布時間:2017-6-14
癌癥,一個令人聞之色變的詞語。在很多人眼中,患上癌癥就等于得了絕癥,而87%的高死亡率也足以說明一切。作為全球第二大致死病因,每天都會有2.2萬人因為癌癥去世。癌癥,已經嚴重威脅了人類的健康與生命。
2017初,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中國最新癌癥數據,每一項數據都用客觀的事實告訴我們:中國正在面臨著一場抗癌戰爭。
?
?
國際抗癌聯盟認為,約80%的癌癥與環境和生活習慣有關,其中1/3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一旦發現患癌,積極的治療也是拯救生命最有效的方法。得了癌癥,除了手術,很多患者還是選擇吃藥來控制病情,這就使得能夠精準定位、消滅癌細胞的靶向藥物被認為是晚期癌癥病人的“救命稻草”。
一、什么是靶向藥及靶向藥的分類
靶向治療,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的治療方式(該位點可以是腫瘤細胞內部的一個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個基因片段)。在此基礎上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體內后會特異地選擇致癌位點來相結合發生作用,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這種治療藥物就是靶向藥。
? ? ? ?每種癌癥都有其特定的靶向藥。其中可以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大體分為小分子藥物和單克隆抗體。
小分子藥物通常是指信號傳導抑制劑,它能夠特異性地阻斷腫瘤生長、增殖過程中所必需的信號傳導通路,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例如諾華制藥生產的用于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和腸胃基質瘤的格列衛(Gleevec,通用名Imitinib)及阿斯利康生產的,以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為靶點的用于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易瑞沙(Iressa,通用名Gefitinib)等。
單克隆抗體藥物通常是指通過抗原抗體的特異性結合來識別腫瘤細胞,并直接作用于此以達到治療的目的。例如用于治療HER2基因陽性乳腺癌的赫塞?。?/span>Herceptin,通用名Trastuzumab)、以EGFR為靶點的結腸癌和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藥物愛必妥(Erbitux,通用名Cetuximab)等。
二、靶向藥的發展歷程及我國發展現狀
(一)靶向藥的發展歷程
自1997年11月,FDA批準利妥昔單抗(抗CD20單克隆抗體)獲準用于治療復發性或頑固性低度或濾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這也是獲準治療腫瘤的第一個單克隆抗體,靶向藥應用于治療中。后1998年9月,曲妥珠單抗(抗HER2單克隆抗體)獲準用于治療轉移性乳腺癌;2001年10月,甲磺酸伊馬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獲準用于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ML);2002年9月,Tarceva獲準作為標準方案治療無效的晚期NSCLC的二線或三線治療方案。2003年5月,吉非替尼(抗表皮生長因子單克隆抗體)獲準用于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2004年2月,西妥昔單抗(抗表皮生長因子單克隆抗體)獲準用于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
,現已有90余個靶向藥獲得FDA審批。在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前10大抗腫瘤藥中,有9種為靶向抗癌藥,其中3種為大分子靶向抗腫瘤藥、6種為小分子靶向抗腫瘤藥,2016年合計銷售額共422.04億美元,占2016年全球抗腫瘤處方藥市場份額約49.5%。
(二)國內靶向藥發展現狀
中國的靶向藥物研究雖然還與美國有較大差距,但隨著新藥創制計劃的推動,中國的靶向藥物研究也陸續獲得了一些成果。在靶向藥物最為活躍的抗腫瘤領域,目前獲批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靶向抗癌藥物已有6個,包括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重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安柯瑞)、重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今又生)、碘131美托昔單抗(利卡?。?颂婺幔▌P美納)和阿帕替尼(艾恒),不過從市場表現來看部分國產靶向藥物并未得到臨床認可。中國靶向抗腫瘤藥物市場目前絕大部分依然被跨國企業的品種占據,除了自主研發的品種外,還有14個靶向抗腫瘤進入了中國市場,包括利妥昔單抗(美羅華)、曲妥珠單抗(赫賽汀)、伊馬替尼(格列衛)、吉非替尼(易瑞沙)、貝伐珠單抗(安維?。⒍蚵逄婺幔ㄌ芈鍎P)、西妥昔單抗(愛必妥)、索拉非尼(多吉美)、尼妥珠單抗(泰欣生)、舒尼替尼(索坦)、克唑替尼(賽可瑞)、尼洛替尼(達希納)、達沙替尼(施達賽)和拉帕替尼(泰立沙)。靶向藥物相比于傳統的化療藥物,作用靶點更精準,對于某些特定類型的惡性腫瘤擁有較為理想的療效,同時靶向的特點減少了藥物對于正常器官組織的損傷,因此靶向藥物上市后很快就被臨床認可,加之較高的治療費用,使得靶向藥物市場增長迅速。
2010 年至 2015 年,我國抗腫瘤用藥市場銷售額從 428.23 億元增長至 2015 年970.01 億元,復合增長率為 17.77%。2013 年受國家藥品降價政策影響,抗腫瘤藥物的市場規模增速略有放緩,2014 年雖仍受藥品降價政策影響,但因大病保險試點的推進,抗腫瘤藥物市場規模增速有所上升。2015 年受國家藥價調控、醫??刭M、嚴控輔助用藥等措施的影響,抗腫瘤藥物的市場規模增速有所下降,但總市場規模仍保持增長。
?
2010-2015 年我國抗腫瘤藥物市場規模及增長率
三、靶向藥市場分析
(一)市場需求
隨著環境污染、老齡化程度的提升和生活方式改變等復合因素影響,中國已經成為新增癌癥病例第一的國家。根據數據顯示,全國癌癥發病形勢嚴峻,發病率與死亡率呈持續上升趨勢,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 429.2 萬,因癌癥死亡病例約281.4 萬。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食道癌是目前中國最普遍的惡性腫瘤類型,占到了中國癌癥診斷的64%;乳腺癌、宮頸癌、前列腺癌和甲狀腺癌則是發病率增長最快的幾種類型。
隨著癌癥病人的增多,預測國內腫瘤藥物市場增速可達 12-15% 。2016 年中國藥品樣本市場規模已經超過 1661 億人民幣,而抗腫瘤樣本市場銷售規模占了200 億人民幣,抗癌藥品是目前已成為用藥最大的治療領域,占藥品銷售規模的 12%。2005-2016 年腫瘤藥樣本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20.3%,高于中國藥品市場的復合增長率 15.9%。未來預測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新興治療腫瘤藥物市場復合增速將達 12-15%,2018 年市場份額將達 120-140 億美元。
(二)市場供給
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內的上市藥企加入抗腫瘤藥物等創新藥物的研發。A股上市公司中,恒瑞醫藥(600276,SH)、益佰制藥(600594、SH)、長生生物(002680,SZ)、科倫藥業(002422,SZ)、石藥集團(01093,HK)、貝達藥業(300558,SZ)等多家上市公司在腫瘤領域有所布局,與“抗癌”概念相關的公司接近60家。
截至今年上半年,復星醫藥有6個單抗品種(11個適應癥)已獲批中國臨床,其中2個產品進入臨床Ⅲ期。國內腫瘤藥巨頭恒瑞醫藥上半年累計投入研發資金7.8億元,共取得創新藥臨床批件9個、仿制藥臨床批件8個。
不過,從癌癥患者的藥物治療現狀來看,中國抗腫瘤藥物的新藥可及率還落后于歐美國家。知名醫藥咨詢公司IMS Health發布的數據顯示,不同于全球腫瘤市場的是,中國腫瘤市場的各個子類增長遠快于國際市場,市場主體仍是傳統化療藥物,占據70%的市場份額。然而在國際市場,化療藥物正被逐步淘汰,靶向藥物的研發已經成為全球腫瘤藥物的發展趨勢,中國市場也必將會順應這個潮流而轉移重心。
IMS Health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的過去十年中,共有586個分子進入臨床研究,87%為靶向藥物,超過500家公司活躍在腫瘤藥研發一線。至今為止中國藥企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還相當有限,羅氏、阿斯利康、百時美、默沙東、輝瑞等制藥巨頭排在前五位。
相比于一些聚焦化學藥、中成藥的傳統企業,一些新興的科研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國家加速鼓勵藥企創新的政策改革趨勢下,這些公司也在積極進行創新藥研發。近年來我國每年安排了大量的財政支出,支持盡早治療癌癥。惡性腫瘤新藥研發也獲得了大量的科研資金支持,我國腫瘤臨床、研究都取得了很大進展。
(三)市場份額
在國內,靶向藥也逐漸成為我國重點城市醫院抗腫瘤用藥的“主力軍”,根據S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數據,2016年16個重點城市樣本醫院抗腫瘤藥采購金額中,單抗藥及小分子靶向藥市場份額分別在11.8%、13.4%,靶向類抗腫瘤藥用量共占到25%。
我們預計,隨著我國醫保政策的不斷完善,在更多重疾類高價藥品如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來那度胺、硼替佐米等被列入醫保范圍,其他單抗藥物陸續進入地方醫保的利好刺激下,未來醫院腫瘤用藥領域中,靶向治療藥物的份額將更大。
?
?
(四)市場細分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的數據,現40歲之前癌癥發病率較低,而80歲則是癌癥發病率的高峰,其中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而50歲之后男女發病率則有了顯著的不同。50歲左右女性高于男性,55歲之后,癌癥發病率男性遠高于女性。
男性與女性患癌存在明顯不同。其中男性患腸癌、前列腺癌的風險隨城市化發展不斷增加,乳腺癌則成為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殺手。肺癌、胃癌等大規模的出現也同樣威脅著人們的健康。而很多罹患癌癥的病人很多都無法通過手術、化療等傳統手段進行治療,癌癥在他們的身上已經真正成為了絕癥,靶向類藥物成為了這些幾乎被判了死刑的患者唯一的希望。
四、靶向藥未來市場發展預測
(一)全球靶向藥物市場預測
IMS Health的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的過去5年時間里,全球腫瘤藥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7.4%,其中腫瘤治療藥物的年復合增長率為9.8%。并預計,到2020年全球腫瘤藥市場將超過1500億美元,比2015年的1070億美元增長近50%。
當前全球腫瘤藥物為千億美元巨大市場,其中抗腫瘤靶向藥近占比近50%,靶向生物藥是未來
腫瘤藥 主力。根據 IMS 統計,2016 年全球腫瘤藥銷售規模達 1130億美元(約占全球藥品的 8%),預計 2021 年銷售規模可達 1500 億美元(2016-2021 年復合增速為 6%-9%之間)。靶向藥物銷售占比近 50%,2011-2015 年復合增速為 18%,明顯高于激素類腫瘤藥(5 年復合增速為 6%)和細胞毒類腫瘤藥(5 年復合增速為 3%)。2011-2016 年全球 68 個抗腫瘤新藥獲批上市,靶向藥占 80%以上。2016 年后續腫瘤藥在研管線共計 631 個研究項目處于臨床 II/III 期,其中近 90%為靶向藥物,靶向生物藥占比從 2006 年的21%提升至 2016 年的 43%,有望成為未來腫瘤藥的主力。2015 年全球 TOP10暢銷腫瘤藥中 9 個為靶向藥物,銷售總額達 420 億美元,隨著后續靶向藥物陸續獲批,未來靶向藥物占比有望繼續攀升。
(二)國內靶向藥市場預測
審批時間縮短
長期以來,中國新藥評審耗時長,從申請臨床到上市平均 63 個月,遠遠超過美國新藥平均審批時間 10 個月。2015 年 CFDA 提出對重大疾病創新藥注冊申請實行單獨排隊,加快審評審批,將評審時間縮短到 6 個月。截止2016 年 7 月,CDE 公布了共計 308 個獲得優先評審的藥品批號,其中腫瘤藥占據 56 個,達近 20%的占比。
醫保政策支持
2017 年 2 月新版國家醫保目錄正式出臺,重點支持創新藥、大病用藥(如癌癥、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兒童藥等。2008-2016 年上半年獲批的創新化藥和生物制品絕大部分被納入 2017 年版醫保目錄或談判目錄范圍。在 44 個談判藥品中,腫瘤藥有 20 個,占比近 50%。政策利好腫瘤藥物研發和市場擴容,相信未來關于腫瘤藥的政策利好仍會延續,或涉及配套的審批、市場準入、醫保報銷等各方面。
國內龍頭企業潛力巨大
國內外腫瘤靶向藥市場代差明顯,抗腫瘤靶向藥領域競爭程度低,國內龍頭企業潛力巨大。國內新藥審批效率與歐美國家差距較大,目前有 19 個抗腫瘤靶向小分子(其中 3 個為中國原研產品)和 6 個抗腫瘤單抗(2 個為原研產品)在國內上市,其中近 60%為 2010 年前在海外上市的品種,近 85%的市場份額由外企占領。在高發癌癥布局靶向藥物將是未來企業競爭核心。目前國內治療肺癌小分子靶向藥主要是第一代替尼類藥物,治療乳腺癌、肝癌、胃癌的小分子靶向藥僅有拉帕替尼、索拉菲尼和阿帕替尼,而針對結直腸癌適應癥尚無小分子靶向藥,其中只有阿帕替尼屬于國內企業原研產品。國內單抗領域更是處于導入期,市場份額大部分被羅氏占據,國內企業僅有成都華神的治療肝癌的碘[131I]美妥昔單抗和百泰生物治療鼻咽癌的尼妥珠單抗。對于腫瘤免疫療法 PD-1/PD-L1 單抗和 ADC 藥物,國內目前沒有上市產品。
中國腫瘤藥市場仍以細胞毒類藥物為主流
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靶向藥物占比近 75%,但國內腫瘤藥市場仍以抗代謝類藥物、植物藥和烷化劑為代表的細胞毒類藥物為主流(將近50%),且或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占主導。首先,傳統腫瘤藥數量品種多、抗腫瘤譜較廣、仍多為一線抗腫瘤治療方案首選。其次,傳統腫瘤藥價格較靶向藥便宜,多進入國家醫?;虼蟛糠质∈械胤结t保,2012 新版基藥首次將腫瘤藥納入,全部是傳統腫瘤藥。2016 年樣本醫院腫瘤藥銷售前十品種有7 個是細胞毒藥物。
中國腫瘤市場靶向藥占比將逐年提高
國內腫瘤用藥市場正在進行產品升級換代,自 2005 年起傳統植物藥和烷化劑銷售占比逐年遞減,靶向小分子占比從2005 年的 2.0%上升到 2016 年的 8.9%,單抗藥物從 2005 年的 3.9%上升到2016 年的 12.6%。據智研數據研究中心統計,2014 年中國抗腫瘤市場約 837億,2010-2014 年復合增長率近 20%。假設腫瘤用藥仍以細胞毒類等低價藥物為主,我們測算 2020 年前中國腫瘤藥市場將達到 1000 億元,參考歐美國家靶向藥比例,中國靶向藥目標市場容量可達400-500 億元。
在未來期待靶向藥研究能有重大突破和進展,也期待將來有更多靶向藥物取得成功,降低成本,為癌癥患者提供更多選擇,使更多的癌癥患者從中獲益,希望靶向藥真的能為“治愈癌癥”帶來春天。
返回最上面